陈宝琛(1848-1935),字伯潜, 一作伯泉,号搜庵,又号橘隐, 闽县螺洲人。清同治七年(1868) 进士,曾任内阁学士,官太保, 为太子太傅。曾受业于我校前身 “正谊书院”。1905-1906、 1908-1909年两度担任本校新学时 期(福建高等学堂)学监(校长)
林 纾(1852~1924年),原名群玉, 字琴南,号畏庐、别署冷红生,晚 称蠡叟、践卓翁,闽县(今福州)莲 宅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年)举人。 光绪九年(1883)曾受业于我校前身 “正谊书院”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 古文学家、翻译家和书画家。译有 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、《块肉余生述》、 《十字军英雄记》等。
陈 衍(1856-1937),字叔伊, 号石遗,侯官(今福州)人。清 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清光 绪九年(1883)到正谊书院受业。 诗人、理财家、金融家、翻译 家。通经史训诂之学,特长于 诗,与郑孝胥同为闽派诗的首 领人物。著有《石遗室丛书》。 1916年起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 1938年出版,迄今仍是省志中 最为完备的一部。
朱谦之(1899-1972),字情牵,福州人。1916年7月(第10期)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毕业。现代著名哲学家、哲学史学家。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:专著42部,译著2部,论文100余篇。著有《革命哲学》《周易哲学》等书,译有《中国禅学思想史》等。在学术界被誉为“百科全书式”的学者。
梁遇春(1906-1932), 福建闽侯 (今福州)人。著名散文家和翻译 家。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福州 中学,1922年(民国11年)7月毕业。 其作品大部分收入《春醪集》和 《泪与笑》。
洪 谦(1909-1992),20年代初就 读我校,当代著名哲学家,是维也纳 学派唯一的中国成员。他是中国研究 西方哲学的权威人士,是中国杰出的 当代哲学家。
叶在增(1912-1994),1930届校友,原国民党“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”军法官,侵华日军“南京大屠杀”案的承办法官,战犯谷寿夫判决书起草人。
陈怀皑(1920-1994),原名郑衍贤,生于福建长乐。1940届校友。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。导演了《杨门女将》《青春之歌》《北大荒人》等佳作。
石 开(1951- ),原姓刘,别名吉舟,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。1967届初中校友。职业艺术家,善于书法、篆刻、绘画、诗文。出版有《石开印存》《石开书法集》《当代篆刻家精品集·石开卷》等。